钓鲫浮漂基本原理

现代钓鱼浮漂功能发展多种多样,从资料看欧美发展更是远远超过国内,但欧美钓鲫小漂很罕见。现代东亚钓鲫浮漂几乎是一种特例了,精细而简洁,性能体现较多依赖使用者经验。声光电现代科技很难在钓鲫小漂上发挥作用,更难得到使用者认同。
  到目前为止,东亚钓鲫浮漂浮力主体竞还是天然材料独霸鳌头!甚至有取厩氩灰宜祷埃视锉唤埂坎么天然物质之灵魂,大家也经常见到深奥的漂论,这真是很奇特的事情!东亚钓鲫浮漂真的有什么特殊性吗?当然没有,钓鲫浮漂也完全符合自然科学规律的。这里谈谈钓鲫浮漂基本概念,也是遵守科学定律的,不是搞什么独创的理论。钓者只要有实践和科学知识的基础了解,就能容易交流的和互相沟通。
  鱼讯显示
  这是所有钓鱼浮漂的基本功能,即鱼就饵力度传至钓鱼浮漂、给钓者以视觉变化的分辨,钓者再根据鱼讯决定如何处置。对基本钓鲫浮漂就是能看到的一个位移、或运动中的异常。实际上钓鲫浮漂和铅坠配合成应用系统(以后简称漂坠系统),与一种称为密度计(比重计)或波美表的的玻璃仪器工作原理很相似,只是钓鲫漂坠系统要求的灵敏度更高,并且是观察运动状态。对密度计的认识,也有助于对钓鲫浮漂部份功能的分析。
钓鱼浮漂鱼讯显示要有一个基本的人机工程考虑,即保障灵敏度下要有尽可能高的视觉显示。比如密度计(比重计)是这样设计的,国家标准GB/T 17764-1999]中有某项:
  4.3.4 标尺标记的平均宽度,对于一、二等标准密度计分别不得小于1.5mm和1.3mm,对于工作密度计通常不得小于1.2mm。
  密度计是一种较近观察的仪器,又要求精确读数,所以规定1.2mm~1.5mm这样分度格。钓鲫浮漂较远观察使用,只要求看清相对位移,一般采用7~20mm不一定等距分度格。
这是密度计的样子:
  大家注意上图中两种密度计标尺玻管径是有差异的,粗的是普通宽范围的密度计,细的是精密密度计。精密密度计要复盖全部测量范围要使用多支成组的了,比如这个是十四支组精密密度计:

  同样,钓鲫浮漂的基础灵敏度也类似精密度,由视标粗细决定的!视标粗细是一支钓鲫浮漂灵敏度最基本的因素!从理解上也不必完全了解阿基米德浮体定律,对曹冲称象有朴素认识就够了。曹冲称象之船算是个大地秤,钓鲫漂坠系统就是一个精密天平!一个千分之一天平或毫克级天平,水上视标既是指针也是砝码,要来称量微小的鲫鱼就饵力矩。有一个问题也要说明,密度计与钓鲫浮漂有类似性,也有一个很大差别!密度计原理是相对测量,标尺玻管径粗细设计取决于浸没浮体体积比例;而钓鲫浮漂属测量一个非相对力矩,视标粗细根据灵敏度要求、被设计限定于范围中某一数值(如在0.4~2.0mm)。
  为了说明这一点,我曾算过一组数据:
  台钓浮漂标部每格排水重量计算,按0.001亳升体积水等于一毫克计 0.001ML=1mg,漂标每格按13毫米计:
  漂标直径 每格排水重量
  0.4mm-------------- =1.63mg
  0.6mm-------------- =3.68mg
  0.65mm------------- =4.32mg
  1.0mm-------------- =10.2mg
  1.2mm-------------- =14.7mg
  1.5mm-------------- =23mg
  一粒大米重22~25mg;一粒芝麻重4mg。就是说要使漂标动作一格,0.6mm 漂标直径的大至要有一粒芝麻的重量变化; 1.5mm漂标直径的大至要有一粒大米的重量变化,它们之差是6.25倍。0.4mm标直径与1.5mm标直径之差是14.11倍(注意芝麻和大米是指它们空气中重量、不是水下重量)。
  视标越细等于砝码越小,鱼讯灵敏度也会越高。但小砝码在大秤上是发挥不了作用的,所以制漂要轻巧精密(像做精密天平使用轻体高比强材料,受力刃口使用宝石、硬质合金等,而做大秤坚固抗造足矣)。不过只靠减细浮漂视标提高灵敏度是有限度的,一般钓况下,视标直径低于φ0.6mm时,表面张力、温度、吃水等干扰相对急剧增大。鱼讯“信噪比”变坏,使钓者反而难于辨认真正就饵鱼讯。
  钓鲫浮漂视标有空心尾和实心尾之分,一般讲,空心尾粗过实心尾,一些漂论谈到空心尾和实心尾的部份性能区别,实际是粗细之别。有归之于漂尾空心实心浮力之别的,实在很荒谬!因为钓鲫浮漂从实用物理运动状态讲,“同形同重”空尾和实尾漂无任何差异!甚至漂体空腔实腔也无任何差异!浮漂用什么结构只有工艺技术上的考虑。任何钓鱼浮漂在使用立起状态下,完全相等同于均匀密度材质物体。这一点如果想不通,要从基础物理书看起。
  一些空心尾和实心尾浮漂争议,多是无标准下争议,近乎无意义。早期商品浮漂空心尾标径一直大于实心尾,近些年才出现超细空心尾。完全“同形同重”的空心尾和实心尾浮漂立起后差异是没有的,至少不是钓鱼状况下能观察到的。它们差异只在立起过程中有观察到,这时水表面张力对不同刚性漂尾影响更大。或者说空心尾和实心尾造成了浮漂纵轴重量分布差异,但这也是很小的,远不及漂脚长度影响大。
  钓鲫漂坠系统的灵敏度
  形像讲如果我们要找到钓鲫浮漂的灵魂,那么鱼讯灵敏度便是钓鲫浮漂的灵魂!有了高灵敏度,钓鲫漂坠系统才能更好发挥全面功能。上面谈到视标粗细是一支钓鲫浮漂灵敏度最基本的因素,但这只是基础,实践中使用的是漂坠系统的灵敏度,我们也不妨称之为运动灵敏度。在漂尾标径已设计固定情况下如何提高呢?讲漂体的流线光洁甚至大批量生产的低挡漂也能做到!实际上DIY钓友和某些制漂大家发现了问题关键!那就是做轻!做出更低密度漂,钓鲫浮漂DIY钓友的倍数称法很合适。例:吃铅同是1克,漂重1克,便是一倍漂;漂重0.5克,便是二倍漂;漂重0.33克便是三倍漂,以此类推。
  更轻低密度漂(下面统称高倍漂)带来很多好处,例如对钓鲫漂坠系统我们首先确定一个标准坠重,这个坠重考虑到了投掷远准和沉降速度符合某处施钓要求,比如说坠重1克。不同倍数漂配合漂坠系统可见下表(二倍漂一般已是市场上较贵的漂了,很多杂牌只一倍或一倍多点):
    漂坠系统总重(克g) 浮漂体积大小(立方厘米CM3)
  一倍漂坠系统 2     2
  二倍漂坠系统 1.5    1.5
  三倍漂坠系统 1.33   1.33
  (上面坠重都是1克,因数值不大忽略计算坠的排水影响)
  三倍漂坠系统更灵敏已经很明了啦!钓鲫漂坠系统是基本平衡的运动系统,仅就物理惯性讲,给予同等大小的外力,上表中最轻的三倍漂坠系统就会有最大的位移行程!而较小的浮漂体积水阻也小,相对更会加快加速位移显示。
  另外大家都知道,漂重和体积大小对投掷远准有牵制影响的!如果表中一倍漂坠系统已符合我们某处施钓要求,那么实际上表中三倍漂坠系统还可进一步减轻漂坠系统总重。这样减轻的坠也带来落水惊扰小的好处。
  高倍漂的其它好处还有,浮漂体积减小也会减少温度和水密度变化的影响,提高浮漂的品质性能。
  高倍漂的追求有没有止境呢?理论上讲没有,理论上最好的钓鲫漂是无重量的漂(最好一放手飞天上去)。但这只是分析问题的一个假设,实际上我们造不出可实用的那种漂。漂只有灵敏度的灵魂不行,还要有外壳。钓鲫漂也要有结构强度和耐用性,必要的使用结构条件给了我们很大局限。当然这里也可做针对考虑,是否有必要分别做出竞技用的一次性钓鲫漂、和体闲钓用的耐用钓鲫漂。体育竟赛上不是这样一次性用品了吗?另外通过计算大家也会了解,三倍以上漂再增加倍数性能提高呈对数式骤减!也许多保留些结构强度更值得。按目前材料技术水平,吃铅1~1.5克达到三倍;吃铅1克以下达到二倍已经是很优秀的漂了!今后期望发展在前值提高0.5~1倍应当够了。
  有人说钓鲫漂有时不需太高灵敏度,使用低灵敏度钓鲫漂可过滤杂迅。电子学上有个说法叫提高“信噪比”,过滤杂迅是解决办法。但以重漂降低灵敏度显然是个笨办法,就像搞个破车来慢点行驶一样。而先有了高灵敏度漂设计支持,垂钓时适当加长子线,或用稍粗漂尾,这都是以降低灵敏度換取其它好处的方法。加长子线减少了漂坠对鱼嘴的分力,减少对鱼嘴的分力也是近年来垂钓界很热门的研究,可减少鲫鱼就饵警觉和延长吐钩时间。用稍粗漂尾则增加视觉显示效果,减少眼疲劳度。
  曾有人提出怪论,钓鲫漂要合理比重!理由是所谓“惯性会放大信号”!但这只是种思维的错误。下移惯性是能看到的,但只会在漂坠系统一体化下存在,不存在单独的漂重惯性。还不相信漂桶和钓池里都可以做实验,实验结果还是高倍漂坠系统有更大的鱼讯!要知道,配平后的高低倍漂坠系统,在水中都等同于密度相等的东西。受同样力自然是小的东西运行更大。我们人类的思维,起码对技术问题的思维,实际是大脑中的仿直实验。没办法,某些人的思维似乎是有缺陷的软件。
  钓鲫浮漂的形状
  如果认识到了高倍漂的重要,市场上大量的典型商品漂显然不是合适的漂形。从适合提高倍数、兼顾流体力学、结构强度等考虑,有一种等粗漂体,两头对称收肩的漂形更合适,这种漂形大概很多钓友见过商品漂,卖的还很贵,倍数做没做高就不清楚了。还有DIY钓友制出更短粗的高倍漂,不妨称之为飞艇形漂,好不好呢?也许我们还要进行真正流体力学实验来选择。
  钓鲫浮漂的平衡
有些漂论热衷于谈钓鲫漂的平衡,有所谓浮漂重心的说法,实际使用上并非那么重要和神密。重于空气的飞行器研究,要考虑它的重心问题,它的静态重心便是重量平衡点。而浮漂是水中使用,要考虑的也应是浮力平衡中心。浮漂重心的错误概念不一定导至错误判断,因为浮漂重心通常与很接近浮力平衡中心。就像早期化学理论“燃素说”虽然是错误的,但在一定范围内还能解释甚至指导某些化学现像和研究,但错误理论毕竞要阻碍深入研究。实际上钓鲫漂影响平衡的最大因素是漂脚长度,抓住重点就可以了。
  钓鲫浮漂的材料
  我曾以为塑料材料有望制出高性价比商品钓鲫漂,通过研究学习发现难点很大,主要是热膨胀系数太大。如制做精密浮漂会大到难以忍受,与碳纤或玻纤杆热膨胀系数相差也很大,贯通配合会明显变形,因此不解决技术难题短期内无法替代天然材质。
  热膨胀系数最小的是木材,竟然比金属还小!没找到巴尔沙木热膨胀系数数据,但应与普通木材相去不远。巴尔沙木可能是目前温度稳定性最好的制漂材质,也有著名钓手反映巴尔沙木钓鲫漂使用上是最稳定的。至于植物桔杆漂,热膨胀系数也应与成份类似的木材相差不会很多,但更易于制出高倍漂。建议DIY钓友是否可考虑用植物桔杆与巴尔沙木复合制漂。
  最名不符实的是脱壳孔雀羽漂,形体过多依靠涂层支撑,倍数难以做高,温度稳定性最差,卖的还通常很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