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说饵问题所在

商家的广告使我们眼花缭乱,更让我们的钓友,特别是入门时间不长的钓友感到迷茫,所以,我也就这个话题,结合以前我写的一些东西让大家看看,有不同之处,给予纠正指出,给我感觉这里面有两个问题。
  1.对大帅和高手们的钓技招术深信不疑,特别是对在比赛中的“长胜将军和高手们”的经验介绍,饵料秘诀更是伸信不疑,一味地照搬模仿,碰到相似鱼情时,钓好了就夸夸其谈,若稍一变化,不知道那里出里问题,该怎样去处理,结果钓砸了,就认为是线组,浮漂出了问题,却没有把思路放在饵的上面,用饵料思路完全是由名人效应来控制,没有自己的东西。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一个优秀的竞技钓手,自己都有独到的东西,即使说学习了一些别人的东西,或者说照搬了他人的成功经验,也一定是反复实践,找出自己的感悟和技术特点,转化为自己的财富。
  2.有的钓友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,认为别人的东西比自己的好,易受他人的影响。特别是在自己上鱼状况不是很好的情况下,更容易疑神疑鬼。于是,就出现一种现象,千方百计的去了解别人用的什么饵,而往往是拿了别人给的东西,还是钓不好,还容易产生误解,也不从钓组、鱼情等方面去寻找原因,在比赛或休闲钓时,一是比赛频繁换饵,一会儿加点香,一会儿弄点腥,其结果是有鱼变无鱼或少鱼,炸窝,乱层,二是休闲时,钓了没有多长时间,鱼还没有诱来,就感觉饵不对路,赶快换饵,将饵扔入钓点,述不知这样的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,将个好好的窝点弄得乱七八糟,有鱼也钓不上来了。
  鱼饵的关键所在,是有它的区域性和适应性,而饵料的主要成分是以天然素材为主,比如麦粒、薯类和藻类等等,以各类添加为辅,如氨基酸,诱食剂,并对各种鱼饵的性能进行了广泛试和实践,再加上我国的国土面积太大,各地的鱼情、水情包括气候都很不相同就产生了及强的区域性。记得书上有那么一段描述;北方地区的水质碱性强比较硬,可根据当地的鱼情,在用饵时稍加入适量的含腥味的如虾粉、鱼骨粉和蚕蛹粉或含香味的浓缩香精如麝香、花粉等;南方地区的水质与北方相比就软的多了,以清淡的饵料来垂钓效果会好一些的。当然,这并不是绝对的,所以在选择饵料垂钓时要因地制宜,因鱼情、水情、天气状况和季节的变化而选配钓饵。
  由于钓手习惯、钓法、钓技不同,加以气温、季节、鱼情的不同,正确的水比,应该由钓友们根据现场的鱼情来进行调配:快鱼水比大,雾化快,但要轻揉搓、慢鱼水比小,饵略硬,雾化慢,多揉搓使饵变粘、有杂鱼水比小,硬而雾化慢,多揉搓,气温低,水比略大,因饵综合时间长、高温水比略小,饵料综合时间快,易发酵等等…
  那么饵品的水比怎样才算合适,一是根据其说明来做对比,再根据鱼情来进行调配(加或减水)饵料的硬、粘、散程度,把握好饵的柔软读,鱼进嘴就方便,那么这时候的状态为最佳状态.
  商品饵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几个方面,首先要了解饵料的主要成分是否适合鱼的食性,饵料的比重,因为其比重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浮标的选配和怎样调钓。饵料过于轻,浮漂浮力增大,可能会出现被浮标托起现象,容易给钓手造成钩饵已经到底的假象。相反饵料比重大的超过调好的浮标自身浮力时,那浮标就已失去浮力,就很难看出鱼吃饵时浮标反映的动作了。诱鱼所用饵要尽量少糅合,使其雾化快一点,这样能起到诱鱼的作用;在钓时可以多揉几下,增强其附钩性,这样会出现比较实的信号,对我们就比较有利了。而对于饵中小麦蛋白的成分,在和饵时不宜过多地打和,否则会把其蛋白成分给破坏,后果大家应该知道。所以在鱼口好的情况下,要对饵料的雾化性、柔软度进行细微的调配和控制。  
  你要有很好的对饵料理解的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,用好了,就是好饵料,当然,用得不好,也不能就说这饵不好。
  还是那句话, 钓鱼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的技术,熟悉饵料并选对了饵料只是能钓到鱼的第一步,针对鱼情选择合适的钓组和钓法,加上正确的开饵和上饵才是钓到鱼的全过程,饵料的味,色和雾化引鱼,饵料的状态钓鱼,色和味是饵料所固有的,也可以用其他的饵料和添加剂来冲淡和加深,而雾化程度在你我手中;状态包括饵料所固有的状态和饵料在水底的状态。饵料所固有的状态就是饵料的比重,大小,软硬等;在水底的状态就是指饵与塘底的关系。熟悉饵了不只是了解饵料的性能,更重要的是知道怎样去使用和控制饵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