钓鱼比赛中忽视备用钩的钩重 会在比赛中遭遇怎样的后果?

现在的钓鱼比赛,由于竞争激烈,选手们大都会在钓组的装备方面精益求精,钓竿越用越轻,不仅钓线越来越细,就连鱼漂的漂尾也是越用越细,生怕遗漏了一个个细微轻小的鱼讯。而在钓术的运用方面,也是对鱼漂的调钓目数要求甚严,容不得哪怕是半目左右的调目误差。以钓猾口小鲫鱼为例,一般的选手都会仔细、反复地测试自己的调目,不仅在赛前调,赛中测,有的选手还会在赛后进行复测。他们这样做的目的,就是要对自己的鱼漂做到了如指掌,细微的调目变化也不放过。因为,在这样的鱼情状态下,失去了准确的调目将意味着失败!
  那么影响鱼漂调目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呢?除去因为鱼漂自身材质、制作工艺不过关等因素,造成鱼漂渗水之外,错误地使用了轻重不一的钓钩,也是影响鱼漂调目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。
  记得十几年前,我们刚刚接触悬坠钓法,对于这方面的知识了解不是很全面,参加竞技垂钓更是少之又少,因此对钓组以及备用钓钩的认识缺乏足够的重视。偶尔参加一次比赛,也大都是用野钓的装备和经验来指导,于是经常出现一些现在看来是十分可笑的低级错误:钓快鱼,备用子线用完了,就用平时“打野战”的粗线大钩来替代,有时还能勉强凑合;但要是钓“慢猾鱼”时,也用它们来替代的话,往往就陷入找底不准、钓目难设等多种困境之中。
  一次,去无锡参加一个200多人参赛的比赛,钓位距离非常小,鱼也很狡猾,钓的很辛苦。我使用的钓组是0.6号的主线,0.2号的子线,1号袖钩,鱼漂调2目钓2目。一开始的上鱼频率还算正常,基本上都能够保持40%左右的中鱼率。但后来由于一条大鲫鱼进窝,且在吃钩时扬竿脱钩,造成后面的鱼讯急剧变化,鱼口极少且轻微弱小,于是决定改用更细的子线。我0.15号子线系的是2号细条袖钩,虽然钩型、大小基本差不多,但它们的重量却有着很大的差别。反映在鱼漂的调目上大概是在1目半左右的误差。而我当时缺乏这方面的经验,只晓得换上更细的子线可以改善鱼就饵的障碍,却没想到由于调目的升高,也极有可能造成线组状态的不稳定。于是,接下来的烦恼便开始出现:鱼漂忽而下沉,忽而上顶,可就是抓不到鱼。依据原先调目是2目的基准进行重新设定钓目,怎么也找不到稳定的“实口”。等到比赛结束,重新测试鱼漂才发现此时的调目早已不在2目了,升高在3目半的位置。用3目半的调目,在2目左右区间设定钓目,确实是很难过滤掉许多虚假鱼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