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钓中的若干问题

1、台钓能否钓到大鱼
台钓的渔具配备确实适于钓鲫鱼,但如果有经验与思想准备,钓到大鱼不慌张,慢慢引遛仍然可以钓上大鱼,因在提竿时先顿后送再扬,有了判断鱼的大小的机会,从而可以从容应对。
2、台钓的局限性
可以归纳几点:一是装备复杂,投资较大。当然有些可以不必求全求好。 二是调整浮漂较复杂,其实掌握要领,多加实践掌握并不困难。三是对环境、鱼种要求较严格。台钓主要钓鲫鱼,对混养的鱼塘,特别鱼体大小差别较大的水塘,使用起来较为困难,这就需要根据情况选择钓法、钓具,不必为台钓而台钓。
3、 对“长脑线”的理解
众所周知,钓鲫用长脑线,是看中了其落水时的轻曼--速度慢于铅坠,便于小鲫入口。但是,长脑线同时一定程度上会反而降低灵敏度。
浮标在水中承受的重力,不但有铅坠,而且还包括了钩,因此,水中鱼咬钩时,并不需要上浮40公分,而是当其咬起饵粒抬头特别是咬起底饵时,由于钩饵已经离底,浮标--正常的灵敏度就会有反应。如果真等着40公分,那也太为难小鲫啦! 4、“上下钩”问题
是否一定要一饵落底、一饵悬浮,对于休闲钓实在是仁者见仁、智者见智的事儿。除非渔场密度极高--高到竞技场的水平,否则“上下”钩并非必要。因为“上下”的设计,除了有“游荡”的好处外,事实上恐怕主要还是为了上双鱼。
5、看漂问题
应当以“顿”为基本标准。当然,凡事都有例外,如鲤鱼的黑漂。寻找“顿”感,往往要在调漂上下功夫,鱼是一样的,但天气变了,吃食的模式或许也会变。比如密度大时,抢食的结果是“黑漂”,且半水抢食是难以有“顿”感的;小鱼吃食的“顿”感也会不明显,这里,很难有统一的标准。核心是“顿”感,这一“顿”,关键要有力度,一目、两目,甚至半目等都可以,取决于鱼种、天气和水情。
6、注意灵活性
台钓中的“细线小漂”是金科玉律,但有严格的前提,如主要针对比赛、池底平坦、风浪较小、水深在1.5-2米等。但实战中情况千变万化,因而灵活性时时不可忘记。“细线小漂”对付一斤以上的罗非、对水深在3米以上的水域、对4级左右的风等都是不合适的,你得换成大漂,罗非还得用防咬线。 
 7、 关于“雾化”
这是台钓最感兴趣的话题。但是,“雾化”主要是对密度大的鲫鱼精养池(和鲢鱼)较好,因为可以大量聚鱼和引鱼上浮,提高比赛成绩。然而,通常的钓场虽然也是养鱼池,但密度要小得多,这时“引鱼上浮”的效果会大打折扣,底钓可能才是最佳选择。另外,“雾化”容易带来小鱼,对钓深水的,就决不是好办法了。因为很容易使饵在半水被小鱼劫走。
8、 粘度问题
为增加粘度,可在松散的饵料中加少量粘粉,尽量不要加面粉,因为容易发酵。增加粘度,用两种不同的鱼饵也可以(而且还可以用混合饵的方法来改善比重、调节鱼饵沉底的状态呢)。
9、下列情况确实台钓难以适应:(1)水深超过2.5米;(2)水底复杂,高低不平;(3)风浪较大,水草很多; (4)近岸水浅短竿够不到位;(5)小杂鱼闹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