浅谈池钓手工浮标

池钓手工浮标,从三十年前至今,已发展有三大主流,早期是孔雀羽根标,中期是草杆标,近期是巴尔沙木标,如以个人对手工标的严格定义,一是不动用模具,二是浮标上的图案或文字用手绘。  孔雀羽根标如其名,素材是取自于孔雀羽毛,雄孔雀在过了发情期后,其美丽的羽毛就会脱落,孔雀羽的上半段,华丽且较具有价值,一般多为饰品加工所使用,下半段方为制作浮标不错的天然素材。孔雀羽根长度约为50公分,截面呈椭圆形,最宽处约为0.6~0.7公分,表面2/3呈现平滑,1/3呈现粗糙。孔雀羽根标的制作,多半是以模具压住羽根,再以锋利的薄刃,剖出平滑面部分,再合片制作,有两片合、三片合、四片合及六片合。也曾见过单一羽根削制黏合成型,但做工难以精美。笔者早期制作孔雀羽根标,以两片合及三片合为主,每片都是在砂布环带机的平台上,手研成型。这样的手工艺,除了对双手稳定度及眼睛锐度,要求很高以外,还有必须忍受手容易受伤之困扰。笔者曾尝试教授徒弟,但太难了。从一九九一至一九九五年,笔者约生产出一万支孔雀羽根标。一根孔雀羽根,通常可截成二段或三段,下段皮较厚,海绵组织较密,上段皮较薄,海绵组织较松,组成浮体的比重约0.2~0.25。日本的孔雀羽根标,多配空心标尾,一者空心标尾可以降低整体浮标比重,二者钓日本鲫,常以浮钓泳层作钓,标尾的残余浮力,必须撑得起两颗饵在水中的残存重量。
  草杆浮标以芦苇杆及高粱杆为主,成型方式,可分剖片合片成型,及刀削黏合成型。如以笔者对手工浮标的定义,当然是以刀削黏合才称得上手工制标。高粱多种于旱地,其杆皮较韧,内部海绵组织较密,其黏合后的浮体比重约0.2,较芦苇杆稍重,但也比较耐用。芦苇杆,刀削黏合后的浮体比重大约0.15~0.2,生长在水边的芦苇杆,其比重甚至可以达到0.15以下。草杆的手工浮标,首重刀工,黏合成型后,其黏合缝以肉眼看不见为上选。以笔者回忆所及,大约在削了一千支后,流畅的刀工才显现出来。从一九九六年至一九九九年约生产了三万支草杆浮标,只可惜刀工训练不易,终了还是后继无人。
  巴尔沙木生长于热带雨林,其大宗出口国是南美的巴西,巴尔沙即是巴西的英译音。在台湾一整货柜进口,其统一规格,多为4英寸×5英寸×3英尺的大方棒,大部分供应给模型加工厂,小部分,先作挑选,稍作加工为小圆棒或小方棒,才供应给浮标厂使用。就算是素材加工厂已先作挑选,其素材比重的变化,仍是非常大,约为0.1~0.3。比重超过0.25,太硬又太重,约占5%,是必须淘汰。太粉嫩的,约占0.5%,也必须淘汰。剩下90%的素材,则涵盖了蓪草(0.1~0.15)、草杆(0.15~0.2)及孔雀羽根(0.2~0.25)的素材特性。巴尔沙木浮标的制作关键,首重钻洞,标尾及标脚的洞,洞钻的直,则一支巴尔沙木浮标就具有起码水准。但钻洞的报废率高,所以制作方式,也有剖成两半,先铣洞的沟槽,再用胶水黏合。这样固然可以避免钻洞的高报废率,但也同时增加了浮体比重。成型方式,量产的工厂会采用无心研磨机台或靠模研磨机台成型,但如坚持手工,则必须在旋转机台,以平沙板手研成型。笔者以这样的生产方式,从一九九九年至今,也生产了超过五万支。
  坚持手工完成一件工艺品的创作,是身为工艺师必须的执着,从一九九八年的实心滑尾标,到二零零四年的空心滑尾标,也是在这种执着之下,完成的技术突破。好用、耐用,且具有手工工艺价值的浮标,一直是笔者从小痴迷于钓鱼时,很想拥有的工具,这样的想法,也是笔者在不算轻松的制标生涯中,最大的动力来源。